國中教學心法 - 運用學習吧指導體育班學生的做法

這集的國中教學心法,我們來看看臺南和順國中自然科的李舒婷老師,如何搭配學習吧來協助體育班的教學。

舒婷老師會使用數位平臺來做為教學的輔助主要是因為他也碰到了體育班教學常會遇到的問題 – 學習時數與動機的不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舒婷老師使用學習吧來輔助教學:

一、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吧與平板載具的使用,符合現在3C世代學生的習慣。實際導入教學後,發現居然沒有學生在打瞌睡,比以往的學習情況好上不少。

二、擴充學習時數:使用學習吧這種線上平臺可以讓學生在外出比賽的空檔也能進行學習,可減少回學校補課的時間;而透過作業或測驗的線上化,也讓沒有第八節的體育班,有更多時間進行小考的測驗檢核。

三、雲端實驗記錄:由於是自然科教學,因此有做實驗與實驗記錄的需求。學習吧的【作業】功能可方便上傳各種實驗紀錄的檔案,是個雲端保存實驗記錄的好工具。

舒婷老師將完整教學流程所需要用到的教材順序建置在學習吧的課程中,並在每一個教學素材前標上數字表示其順序性,這樣學生就可依序進行學習,有闖關的感覺,亦有差異化的效果 – 做得比較快的學生可以繼續往下做,擁有個人化的學習進度。

細看舒婷老師的學習吧課程設計,完整運用到了各項素材功能,從引起動機的【影片】開始,到學生常會忘記帶的課本電子檔,到自然實驗的資料用【書籍】呈現,補充資料則使用【連結】,再接著讓學生輸出的【作業】與【測驗】,是很經典的學習吧運用方式。

此外,舒婷老師平常很喜歡旅行、並將生活中的許多發現與體驗轉化成教材與學生們分享。他採用了一個「生活數位備課流程」,很值得與其他老師們分享!這個流程分為四個步驟:

一、取材:老師是喜愛旅行的人,他以到義大利旅行參觀伏打(Volta)的博物館為例,當時就想把這段旅程的經歷轉化做為與學生分享的教材。

二、紀錄:但在旅程中要怎麼做紀錄呢?老師採用的是社群網站臉書,臉書可以把文字與圖片、影片都記錄在同一則貼文中,且使用手機就可以輕鬆編輯,是老師推薦適合紀錄的好軟體。老師還分享,臉書的貼文可以按右上角的「儲存貼文」功能,這樣日後文章數多了之後,會比較方便找到。

三、整理:旅行結束回到家後,可以趁印象深刻,將旅程中適合做為教材的臉書貼文,以【連結】整理到「備課用的學習吧課程中」。老師會依照任教科目建置「備課用的學習吧課程」,當中沒有加入學生,純粹當作自己的數位教材檔案庫。

四、複製:等到課程進行到適合使用這些教材時,再把素材從「備課用的學習吧課程」複製到實際有加學生的「上課用課程」,就完成了這一套「生活數位備課流程」了。

舒婷老師有豐富的學習吧使用經驗,他也跟我們分享了一些操作上的細節,尤其是在【測驗】素材的使用經驗上:

一、注意測驗字體的大小:使用上傳PDF檔案製作測驗時,可以評估一下學生使用的載具大小,若載具的螢幕較小,記得在Word檔製作測驗卷時,就要把字體放大一點,避免學生看得太吃力喔!。(建議至少設成「16號字」以上)

二、「承上題」的題型設計小撇步:自然科常常有「承上題」類的題組題,除了承上題的題型避免用「隨機排序」出題外,舒婷老師還有分享到,如果有圖表的話,可在每個題組的小題上都放上圖表,這樣學生就可以不用一直拉到第一題的地方去看圖表、再拉回來作答囉。

三、不設定測驗時間:如前面所述,舒婷老師的學習吧課程就是希望體育班學生能利用空檔時間進行測驗與學習,因此他不會在試卷設定中設定截止時間。他也建議如果老師有希望學生準時完成測驗、未準時完成將扣分的需求,可以改用數據報表來看學生繳交的時間就可以了。

四、善用測驗數據頁面中的答對率:學習吧的測驗可以幫老師統計各題的答對率。老師在檢討時,可優先針對答對率較低的題目進行重點解說,這也是學習吧一個很受歡迎的應用方式。

最後,舒婷老師也有將學習吧運用在學校的彈性課程「走讀台江」當中,這門課程是由社會科老師所設計的跨領域課程,參與課程設計的老師們在學習吧建置課程後,用「共編」的功能,讓不同的老師們能隨時將蒐集到的優質素材更新上去,是共備的好工具。(共編功能操作方式請見「備課花路米」相關內容)

舒婷老師充分向我們展現了他把學習吧做為自己的教材資料庫、及與其他老師共備的使用小技巧,小編也覺得收穫良多!

你也是國中自然科的老師嗎?你也有任教體育班嗎?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做法與教學小技巧喔!

分享者:臺南市和順國中自然科 李舒婷老師

撰文者:學習吧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