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番薯、交通要道、台灣海峽、貿易樞紐…都是學生從社會課本裡對台灣的認識,老師會一直重複這些詞彙,到最後即使不想記得,腦子中也會不停縈繞類似的話語。
但這些詞彙對於台灣,都只是學理上的知識,孩子知道副熱帶季風氣候,知道北緯23.5度,但對於養育他們的這塊土地,卻沒有更深的認識,也不明白那些詞彙有何意義。
台灣養我們、育我們,如父母一般,而又豈可不瞭解父母呢?
對應能力指標:
(1)老師請各組抽籤決定報告類別 (北、中、南、東、離島)。
(2)老師提示各組依課本內容分類整理,繪製成表格或心智圖。
(3)利用Com-Phone APP製作微電影:拍照自製的圖表、心智圖或課本圖片,搭配錄音說明,輸出影片並繳交作業。
(4)公開播放各組報告,要求全班專心觀看,老師抽問學生報告內容。
學習吧實際操作
指導學生畫心智圖
1.上傳心智圖、圖表或其他照片
2.錄音
3.上字幕
4.每個畫面完成後done並串連更多畫面
最後輸出成Video存在指定位置,並上傳作業繳交
←當孩子變成出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