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分享
- 對象:國小四年級
- 模式:課中
- 工具:課間教材、書籍畫記、補充影片
- 類別:數學課本資源
- 教學目標:
(1)透過操作,認識基本三角形的簡單性質。
(2)運用「邊」的特徵,辨認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 教學流程:認識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點數獎勵機制】老師會在上課時提出問題,若學生答對就到書籍素材中自己畫正字記號
(1)複習舊經驗:使用均一影片來介紹三角形的性質。
(2)評量(學生簽到題):透過書籍畫記讓學生複習上次教的→書籍畫記功能將三角形的邊、角和頂點標示出來。

(3)使用課本附件,學生倆倆討論如何使用邊長的特徵分類三角形。
(4)學生將小組分類的結果,利用[課間活動]回傳答案給老師。

(5)老師請同學上台說明解題想法:有的學生正確使用邊分類、有些會用角度、邊一起分類、也有學生用直覺看,讓學生聽到同儕不同的答案。課堂中沒有發表的學生,老師可以下載課間活動,看每個人的答案瞭解上課狀況。
(6)運用大量的課間活動(例如:塗鴉題、單選題、複選題),配合課本習作題讓學生線上作答,釐清觀念,檢視學習狀況。
(7)使用均一測驗課後複習。
- 立意:
藉由課間活動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各知識點的關聯性與差異,再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看見不同觀點、想法,統整並內化成自己知識;即時性的評量結果與數據分析,也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和學生學習成效。除此之外,運用點數獎勵機制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獨特經營班級方式
【位置安排】
因為疫情的關係,以座位前後兩人,倆倆進行討論,老師讓前排坐學習較弱的學生,立即協助,後排坐學習較強的學生,彼此互相觀摩。
【遊戲化教學】
教學融入學生喜愛的遊戲機制,像使用傳說對決的角色功能(前排較弱的學生為「刺客」角色,命短但是回答問題正確有三倍的點數),並於課堂中組隊競賽。
老師經驗交流
【科技提升課堂互動】
學生使用ipad上課,課堂互動都提升專注度,所以老師利用二、四的整天課、連貫的課堂,設計學習吧的互動教學;如果學生在課堂中做不完作業,也可以當成課後作業。
【不同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老師的初衷:無論鷹架搭得再好的課程,若學生不願參與,學習都是零。拉起失去動機的學生,只要學生願意學就會有收穫。平臺除了讓老師有不同的課程設計,留下學生的學習歷程,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成效。
分享者:新北市義學國小~王曉梅老師
撰寫者:學習吧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