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一段的講解課文,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學生要如何有效的理解課文結構與意義呢?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那些複雜的文體,像是議論文與說明文,他們又要如何區分呢?
【自學作業+引起動機】
(1)請學生利用「語音作業」來錄製課文做預習。
(2)教師事先將課文結構任務放置學習吧的「一般作業」,再請學生閱讀完課文後先行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並回答。
【課文結構共學專家】
(1)教師利用Keynote製作成課程教材,並派送給每組組長。
(2)透過小組成員討論,歸納出課文的意義段,將課文結構明確用色塊標示出來,再將剛所用Keynote做的紀錄儲存成圖片,上傳至學習吧「一般作業」中。
(3)學生運用 AirPlay 的功能將小組的記錄透過螢幕鏡像輸出到大屏幕中,與全班互學,進一步發現課文文體。
(4)教師統整歸納學生共學提問的內容:課文文體兩派說法,一說是議論文;一說是說明文。請先運用「Safari」查詢什麼是說明文,並記錄在「Keynote」上。
【議論文和說明文探究員】
(1)學生運用「Safari」查詢議論文和說明文的差別,並與小組成員討論、歸納,記錄在「Keynote」中。
(2)將剛所用Keynote做的紀錄儲存成圖片,上傳至學習吧「一般作業」中。
(3)學生運用 AirPlay 的功能將小組的記錄透過螢幕鏡像輸出到大屏幕中,與全班分享。
(4)教師根據學生共學內容歸納議論文和說明文之異同。
【課文內容問答】
(1)運用學習吧的「課間活動」,讓學生以手寫塗鴉的方式回答問題:你覺得這一課是議論文還是說明文呢?為什麼?
【總結活動-心智圖製作員】
(1)教師給予引導或問題,讓學生畫出心智圖。
(2)請學生將製作好的心智圖儲存成圖片,並上傳至學習吧「一般作業」中。
(3)教師引導學生依據所製作的心智圖說出各意義段的大意,並給予回饋。
立意: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透過自學、與同學共學,以及與小組互學的方式,有更多機會讓學生討論與思考,解決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課,學生點頭如搗蒜的問題。利用「語音作業」讓學生大聲朗讀,對課文有初步的理解,而結合科技的運用,上網蒐集資訊並與同儕互相討論作紀錄,透過螢幕鏡像輸出到大屏幕中,能立即看到不同學生所提出的想法,最後學生運用心智圖整理課文內容,能根據自製的心智圖說出段落大意。
摘要寫作相互觀摩→